新闻中心 分类>>

志愿赋能|细数体育志愿服务新做法

2024-08-16 14:06:1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志愿赋能|细数体育志愿服务新做法体育运动是提升个人健康的重要方式,是人们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途径。体育志愿服务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全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文明素质,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体育志愿团队规范性与专业性不断提高,体育志愿服务的开展也更加专业化常态化,逐渐发展出囊括各类体育运动的品牌项目。

  “15分钟运动圈”是北京马拉松协会于2017年开始,历时五年打造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旨在为市民提供常态化、周期性、纯公益的健身指导服务和运动社群支持。“15分钟运动圈”力争达到市民在城区内的任何地点周围3公里内,均可找到至少一个运动营,从而获得跑步教练的志愿技术指导与一群热爱运动人群的关爱,项目着力推动基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健康形态下的健康生活方式,最终建立优质高效的跑步类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迄今为止项目已在北京市设立了42个基地,累计服务市民5000期,累计服务人次已大约达到了22万以上。

  (1)加强培训,组建体育指导专业团队:“15分钟运动圈”现有工作团队200余人,其中涵盖了后勤保障团队3人、培训志愿教练团队70余人、训练营营主团队40余人、志愿者团队40余人。为提升各团队的专业素养,协会培训部与志愿者委员会均通过内部培训与引入外部资源的方式,着力提升志愿服务团队的体育素养、工作能力、配合能力以及科学健身的正确思路,进而提升整个训练营网络的水平,保障训练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多方合作,打造体育志愿服务品牌:北京马拉松协会为更好地推进“15分钟运动圈”品牌建设,引领社会全民健身的科学风潮,拓宽服务受众群,与各路跑团体进行合作,共同搭建训练营网络,协力配合,让更多长跑爱好者获得帮助。目前协会与科技部科技智跑团、阿里巴巴跑步派、中关村软件园联合跑团、清华校友跑步爱好者协会、北大国发院戈友会、马拉松协会、北师大教工长跑协会等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多个路跑团体合作,基于每个网点的不同特色采取适合的方式,共同宣传科学健身理念,倡导科动健身,普及推广科学跑步,获得了越来越多相关方的认可与参与。

  (3)规范管理,降低体育运动风险:“15分钟运动圈”依托管理团队、跑步教练、助理教练、配速员、急救跑者和众多志愿者,持续开展跑步训练活动,跑步训练专业、科学。各运动营也会针对跑步训练场地的风险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训练场地通常会选择照明设施和能见度好,交通便利,停车场、设备、卫生间设施完备且管理完善,交通安全风险较低,有AED急救设备的公园,且各运动营整体财物安全、人身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为均为低风险。尽管风险隐患发生概率较小,运动营仍会针对性采取一些风险控制措施,如:要求参训人员自行购买商业保险;参训人员量力而行;组织参加心肺复苏术施救培训;活动前发布天气、温度、补给、着装等建议和提示;每个队伍由专业跑步志愿者带跑;两人一排,禁止多人并排或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超车;严格按配速员志愿者带领的配速跑步等。

  为破解乡村地区儿童体育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打通体育助力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推进体育强省建设,武汉体育学院青志协于2017年开始发挥专业院校优势,秉持“以体育人”宗旨,赴乡村学校系统开展篮球体育教学志愿活动。项目着眼于乡村地区儿童体育教育事业薄弱环境、突破地区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困难,以专业优势扶植乡村体育教育,拧好最后一颗螺丝钉,用实际行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体育强国事业的建设。自志愿服务开展以来,累计有430名志愿者参与服务,建立了“健康测试+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体质健康干预工作模式志愿服务队,服务范围覆盖7个地区、121所学校,时长达132960小时,筹集善款600余万元,共助力7500多位孩子实现篮球梦想。2020年,志愿者带领支教的孩子们走出大山,参加在武汉举行的姚基金慈善赛,姚基金创立者姚明也前来助力,该赛事作为武汉复苏的标志性事件,被评为2020年中国十大体育事件之一。2021年,项目,获评湖北省四个一百学雷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同年还获评为湖北省志愿公益创造营十佳志愿服务项目、2021年湖北省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公益创业赛银奖以及2021年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银奖。

  (1)依托武体专业优势,制定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自项目开展以来,从志愿服务队的临时支部组建到志愿者的招募培训以及对外宣传等方面的开展,学校都给予高度重视与充分支持,确保志愿服务体系化运作,用武体的造梦引擎,打造出志愿造梦团队。依托体院特色的n种可能和学科专业优势,学校体育教育学院与运动训练学院在“篮球圆梦计划”项目中输送了大量人才,篮球教研室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指导方案并开展相应课题研究项目,助力“篮球圆梦计划”航程更远。

  (2)打破刻板印象,传播体育精神:在最初组建篮球班时,志愿者发现,只有少数家长愿意让孩子参与篮球班。多数家长认为体育课会占用时间,不理解学篮球和锻炼的意义,认为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为了打破成见,志愿者们从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入手。志愿者每天为学生开展体育普及课程、组织篮球队训练以及其他体育活动,必要时还会担任孩子们文化课的代课老师并照看孩子们午休。在支教生活中,志愿者们与孩子们朝夕相处,他们用实际行动让孩子们体会到了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也逐渐打破了家长们的刻板印象,为破解乡村地区教育困境难题提供了线)稳步提升,专业运动员助力篮球梦:

  经过志愿者们前期的努力,孩子们的体育热情被点燃了Beat365,乡村学校也慢慢开始重视体育教育,认真挑选学员组建篮球班,添加篮球筐、篮球等体育器材,为体育教育提供硬件设施。与此同时,武汉体育学院青年志愿者队伍也逐渐壮大。运动训练学院的优秀篮球运动员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他们以“以球助梦,以体育人”为活动宗旨,打造“体育+志愿服务”创新品牌,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专业的技术指导和训练。“新老师”的到来,填补了乡村学校专业体育师资的不足,师生们在志愿者的引领下,对体育运动变得积极,志愿者们把篮球梦想的种子埋进乡村孩子心中,同时自己也在收获。

  2018年以来,为推进内蒙古校园冰雪体育发展,推动青少年增强体质,健康成长,内蒙古冰雪运动协会立足于内蒙古地区地域和气候特点,宜冰则冰、宜雪则雪,旱雪结合,各有侧重地推广适合青少年参与的冰雪运动项目Beat365,围绕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旱地冰壶公益行”主题志愿活动,先后走进60所大中小学校园及幼儿园,覆盖青少年群体万余人次。冰壶运动进校园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校园中学习和体验到旱地冰壶这项新兴并且时尚的冬季运动项目,掌握体育技能,促进青少年身体素质提升,引导青少年树立起健康第一的理念,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冰雪运动已走进全区300余所学校,有20多万内蒙古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仅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就有24所学校开设旱地冰壶体验课。目前项目成功入选2021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项目。

  受益于“冰雪运动进校园·旱地冰壶公益行”,呼和浩特市锡林南路小学分校在校园内开设了旱地冰壶课程,打造了冰壶文化主题室,组建了学校代表队,经过不到一个月的训练时间,就获得了首届全市中小学生旱地冰壶比赛女子组冠军,旱地冰壶为他们带来了自豪感。在呼和浩特市,这样的学校不在少数,正是志愿活动让他们完成了旱地冰壶从无到有的突破。呼和浩特市已有近20所中小学将旱地冰壶作为校本课、社团课的内容,并组建了校队,这项运动以非常快的速度被接受和认可,为学校长期开展大众化体育项目带来了新意。同时呼和浩特市还将举办第二届中小学生旱地冰壶比赛,全区的青少年冰壶比赛也将作为内蒙古青少年IP赛事持续办下去。

  依托“冰雪运动进校园·旱地冰壶公益行”项目,内蒙古地区建设了首个四季冰场——北垣小学四季冰场Beat365,和旱地冰壶训练中心——察哈尔中学旱地冰壶训练中心。2022年,呼和浩特市首座室内冰壶场馆将正式对外开放,场地内共有三条冰壶比赛标准赛道,热爱冰壶的孩子们即将迎来上真冰的机会。同时内蒙古冰雪运动协会已与当地中学展开战略合作,从2022年秋季开始,学校将攒足一周四节体育课,让学生利用半天时间去冰壶馆上真冰。加强已有场馆综合利用,也能让更多群众和青少年参与冰壶、旱地冰壶运动,有效解决“去哪儿参与”的问题。

  “冰雪运动进校园·旱地冰壶公益行”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赛事和场地为内蒙古校园开展冰雪运动筑牢了基础,同时,项目也带动多个群体和单位实现发展。在推广过程中感受到了师资力量匮乏给冰雪运动发展带来的制约,因此,协会积极开展培训,与呼和浩特市教育局共同培养了120多位中小学体育教师,还有许多爱好者和从业人员经过培训投入公益行志愿服务中,极大促进了冰雪运动事业的发展。

搜索